两日前——
夜色弥凉, 趁着无月阴云,殿外荡起了细微的脚步声。
转角,绣鞋踏进。
在长夜寒风里,薄纱绸缎随风摆动,好不仙气。
一本书放下, 烛因推门灭了又灭, 随后又恢复了笔挺。
“你怎来了。”
问声轻响, 自前方窗棱下传来。
“臣女是有事相禀。”
“何事?”
她绕屏风,走至面前,“今日臣女拜托陛下遣卒救人,可陛下是否深想过,迫害良嫔的幕后黑手露出了马脚,陛下该当治以何罪?”
沉默半晌。
“朕无以力, 朝臣世家势力盘牢, 朕固若知道也无法惩处。”他对自己报以自嘲,后举目带有歉意看向她, “让你失望了。”
“没有,陛下请别自责。”
皇上未做多解释, 他只是意味深长望她。
“朕虽贵为天子, 可政权尚还掌在母后手中, 你是为了皇姐而投奔朕,落差之大, 朕心存愧疚。”
“臣女虽是为了卫央而来, 更是有着沈家出身。但臣女也知外戚多势, 干扰朝政,真正的贤臣上不来,留下的,都是只顾自己的腐朽之人。如今陛下局势偏劣,臣女能理解陛下的所有不情之处,只是望陛下莫太自责,唯有拿出真正力量来,臣女才知自己做出的选择没有错。”
皇上闻言,十分宽宏,“你所言朕明白,朕会给你满意答案。”
“那便给臣女看吧,也证明给长公主看。”
提及皇姐之名,皇上当下黯了神,他似有所感慨道:“是啊,朕也不能让她再失望了。”
“再失望?”
倚于案边,皇上并未回之前的话,“不是甚大事,你且继续说。”
“好罢……陛下现在最缺的,就是敢直言不讳的良臣。陛下非神仙,定是会行错事。然那些人为了乌纱帽,必懒得说些什么,又有家族靠山,他们也更不会有慧言可说。唯有良臣,是储君择人的优中之优,他们所虑皆为陛下本身,陛下做错了事,他们聪慧擅言,才不会令陛下做了误事。”
“朕自当太子起就开始扶持良臣,可遭太后屡屡打压,她竟认为朕乃一国之君不该启用自己的良臣,朕实在不解。”
“那些人都是什么官位?”沈淑昭忆起前世皇上大多下臣职位都很低,言官居多,武官势脉几乎都被萧沈瓜分走了。不同的是,萧府是自家嫡子上阵,沈府则以太后笼络为主。
“大多三四品,最高不过二品。一半文官,一半武官。北仗回来后,武官的官阶就升高了。”
什么?皇上还有自己的武官下臣?
她以为皇上什么都没有,难道前世皇上都是在暗中进行的吗?
“臣女记得长公主也去了北塞,那她的人呢?”
“军营以内,出征前有半为萧陈的人,出征后有半为朕的人,这些全靠的是皇姐的智谋与武艺。莫不是她单枪独马便可沙场战敌,加之策略有方,屡率胜仗,其他的武官士卒不会这么佩服她。当然,除了高位武官知道外,他们都还以为她是朕派过来的奇才男子罢。”
沈淑昭愈发听得水雾,卫央前世回京城应当享受将军待遇,就如同她此时这般风光,再不济也是当朝嫡长公主,为何就这样匆匆嫁了人?她还无半分反对?
以她对卫央性子的了解,卫央绝非这样逆来顺受的人,当中定是出了什么差错,譬如她没有嫁人,只是假借名义永远出宫之类的,毕竟卫央至今都表现得不是很喜皇宫。
她陷入深思,直到皇上开始唤她,她才从卫央的身上抽离出神来。
“朕知道你在想什么。”
她看见皇上手撑上案,正正经经地说道。
“陛下说笑了,臣女想了些与这无关的事,陛下大可忘却。”她只好笑着掩饰尴尬。
皇上没有多问,只道:“皇姐做了很多事。今生没有她相助,朕恐不会成全那么多。”
“臣女也是,奉召命初入宫时没有她多次化险为夷,臣女哪能安然无恙站在陛下面前?”
“你肯定会无恙。”
“陛下为何这般肯定?”
“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。只是皇宫险恶,朕若失败了,尚且不过一次失败,可于她而言,却是……”皇上欲言又止,沈淑昭侧头,“是什么?”
“没什么。”
沈淑昭低落,皇上紧张起来,“朕并非刻意瞒你。”
“可对臣女来说,陛下和长公主多次都有事欲对臣女说,总是提起又放下,臣女不解,对他人有事善意之事相瞒难道不会感到痛苦吗?”
“不。”皇上摇头,“想说不能说才是最痛苦的。”
沈淑昭一时不知该说什么。
“对了,你初遇皇姐之时,有没有似曾相识的……就是那种,故人的感觉?”
她听后轻轻笑了,“没有。初次相遇的时候,臣女有些怕她。”
“怕?”皇上听得发懵。美胜天仙的长姐,还有让人感到害怕之由?喔,他也是有害怕她的时候的,比如儿时不懂事,被各种倚仗练武的理由打揍一顿什么的……
“那片桃林还令臣女记忆犹新,她那时……”说至一半,沈淑昭停下了言语,眸光忽然微动,映着比星光更灿烂的光流,“不不,那非初遇。我同她初遇时,就好似命中注定,一眼万年。”忆起往事来的她是如此的专注,竟连在天子面前的自称都遗忘了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长宫乱(GL)请大家收藏:(m.biqugewenx.net)长宫乱(GL)笔趣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